/

赵通:认知差异与中美关系

台湾海峡就是这种认知差异可能通过灾难性战争表现出来的其中一个冲突爆发点。即便两国在中短期内不会爆发重大军事冲突, 但认知差异仍将是双边关系的一个长期问题,这是因为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才会发生巨大变化,而认知差异的缩小也是如此。

/

刘梦熊:问题在经济,根⼦在政治

必须指出,改⾰开放之初,邓⼩平等⽼一辈领导⼈努⼒达成如下党内共识: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一定要搞改⾰开放;⽽开放和引进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因此,改善和发展对美关系,是改⾰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冷战格局下确保国家安全的根本要求。

/

专访麦考特:美国对华政策何以发生巨变?

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尽可能地倾听观点大相径庭的学者的观点,实现华盛顿的最佳理想状态,即把决策之都变成一个容纳各种观点的市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被某一特定群体的观点所裹挟,保持开放而不是关闭的辩论空间,抵制“接触政策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

谢卉:美国新生代“中国通”对华认知及其影响

如果说特朗普执政是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期,那么拜登执政将是美国对华新战略的重要形成期。当前,美国两党在对华新战略总体目标上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具体战术上,拜登政府如何实施与中国“竞争、合作、对抗”三者相结合的关系,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政府任用的这一批新生代“中国通”,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