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建:谁在坐食“去中国化”的红利?

在今天全球化大变局的漩涡里,并非都是输家。中国内循环战略的重大转变,由此“拱手相让”的订单、资本、财富、人才和产业链等,对很多国家就是一种“红利”。或者说,这一次,中国又为全球没有发生周期性的大衰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自己需要面对更大的长期需求不足的压力。

/

保罗·克鲁格曼: 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在理想情况下,北京会推动姗姗来迟的改革,使家庭获得更多收入,从而使不断增长的消费取代不可持续的投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不少政权经常会通过对外冒险分散民众的注意力,以此应对内政危机。“我并不是说这种事一定会发生。但实际上,中国的国内问题使其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大,而不是更小。”

/

专访麦考特:美国对华政策何以发生巨变?

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尽可能地倾听观点大相径庭的学者的观点,实现华盛顿的最佳理想状态,即把决策之都变成一个容纳各种观点的市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被某一特定群体的观点所裹挟,保持开放而不是关闭的辩论空间,抵制“接触政策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

/

查道炯:芬太尼问题与中美的功能性合作

总而言之,在“芬太尼”等禁毒事业上,中方坚持专业性、功能性合作方向,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是否能像一些美国学者所预测的那样降低美国政界对中国的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国际禁毒交流与合作,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上守住道义高地,也同时为中国自身谋得与其他国家在毒品流通领域(包括流入中国的场合)的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如是,才能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

张一飞:面对美国的科技封锁中国怎么办

面对美国的攻击与赌博心态,中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超越与重塑。一是美国越趋封闭,中国越应开放;美国越趋结党,中国越应普惠;美国越趋破坏,中国越应建设。二是为对外合作创造更好环境,中国要一边不断降低他国对华科技合作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成本,一边加速提升他国技术、资金、人才流向中国市场的回报率与共赢感。

/

汤名晖:17世纪“大同盟”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对中国而言,以重塑世界秩序为目标建立协调机制并非不可为,中国的国力在欧亚大陆上至少前三,若能将给予俄国的资源部份转向重塑秩序所需,最终的利益和格局也比现况更为宏大。中国有着「一带一路」的物质基础,可作为「把饼做大」的共同地缘利益,需要的是展现格局与西方沟通和建构相近的价值,「义利合一」,才能从「王霸之辩」解构当代的西方大同盟。

/

徐滇庆:“三个代表”的来龙去脉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代核心,他的旗帜叫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是第二代核心,他的旗帜叫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是第三代核心,他的旗帜是“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三个代表”的真正意义,更不知道“三个代表”是从哪里来的?我在这里提供一个独特的版本,仅供参考。我无心哗众取宠,更无居功自傲之意。也许“三个代表”犹如黄河、长江一样,有多个源头,最终汇集到一起奔流向东,不妨一并拿出来,相互印证。

1 2 3 4 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