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3年3月23日美国国会组织的听证会以后,针对抖音的制裁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显然,为最大限度避免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的牺牲品,抖音团队在公关、人才和立法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抖音这一类技术公司应对政府审查的战略, “中国焦点”特将美国中立偏保守的新兴媒体《政客》(Politico)的一篇报道整理如下: 这篇报道详细描述了抖音与大技术游说团的密切关系。
在愈演愈烈的中美“科技战”中,中国在科研和制造业方面进行了哪些投资?美国又是如何努力实现“美国制造”式产业回流的?两国都拥有哪些优势和面临哪些挑战?
这场没有硝烟却激战正酣的角逐境况如何?中东国家面对其铁杆盟友为何“不再买账”转而亲近他国?美国政府应如何应对中东盟友的“出走”?本期编译特选近期发表于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务》上的一篇文章,带读者走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上将马克·米利(Mark Milley)表示,虽然华盛顿需要对美中潜在军事冲突的前景采取“冷静的现实主义”,但美国并没有像一些官员警告的那样与中国“处于战争的边缘”。
自从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扩充军事实力与核力量。现在,核力量不断上升和越发自信的中国是否会冒进发动武统?美国应当如何应对中国的战略核威慑挑战?美中双方如何才能避免“终将演变成核战争”的战争?
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 立足失败论中主流的三大观点,以丰富的历史文本资料逐一分析和反驳这些观点的不合理性,并对接触战略失败论如何影响美中关系作出评价。
中美新冷战正在和即将带来哪些改变?哪些领域是这场冲突的焦点?这场新冷战又给美国政策界带来了哪些分歧?
康奈尔大学亚太研究教授白洁曦 (Jessica Chen Weiss)在发表于《外交事务》的最新文章(Don’t Panic About Taiwan)中强调,美国对“中国入侵”台湾的担忧毫无依据,本站特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时隔一个月,《纽约时报》于3月18日刊出题为“四十年前的秘密:关于卡特连任破坏者的故事”的报道,再度聚焦美国政治的一个谜团。
3月9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弗里曼讲座研究员白明(Jude Blanchette)在 “中国项目播客(China Project Podcast)”中剖析了该委员会将CCP视为“生存威胁”的偏误思维,以及这一偏误将如何导致 “令人尴尬”的道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