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尽可能地倾听观点大相径庭的学者的观点,实现华盛顿的最佳理想状态,即把决策之都变成一个容纳各种观点的市场,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被某一特定群体的观点所裹挟,保持开放而不是关闭的辩论空间,抵制“接触政策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
随着著名政治分析家对潜在候选人姓名的猜测,2024年的总统竞选正在逐周升温。然而,在美国日益多样化的选民中,某些投票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障碍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选举中少数族裔和白人之间的投票率差距,我采访了埃默里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伯纳德·弗拉加(Dr. Bernard L. Fraga)。
by J. Zhou
诚然,台湾问题从中国建国起就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话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应关于美国政府与台北日渐密切的接触(如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2022台湾政策法)中申明“中国将坚定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动权。”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纷争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我对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东亚问题专家林坤达进行了访谈。
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多数优势有多大?一个分裂的国会——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和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对拜登总统的行政议程意味着什么? 目前两党在中国问题上的共识有多深?在您看来,美国民主何去何从?
我想双方都有一些务实的、更加理性的人存在,他们都反对过度地放大安全风险,都认为应把安全风险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对安全风险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度强调。中美两国应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稳定和改善关系。
by Vera
最近台海局势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伴随着佩洛西窜台,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各方势力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