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必凯:一些中国学者提出要重新审视中俄关系

6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美国评论》执行主编刘卫东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美政经论坛上谈到了中国应该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刘卫东认为中俄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二者之间建立同盟的话,带来的更多是问题,而不是合作。而美国经常指责俄罗斯的行为背后有中国的支持,就是刻意地将中俄绑定到一起,目的是迫使,或者是诱导中俄建立一种同盟关系,导致两国互相消耗。中国一直以来追求的是合作共赢,但是刘卫东不认为俄罗斯能够成为与中国合作共赢的盟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以后,甚至在冲突之前,一直都在试图利用中国,但是却能巧妙地防止中国利用自己。在继续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之前,刘卫东强调要认真谨慎地思考一些战略性问题,比如“俄罗斯对中国究竟怎么看的?它究竟希望通过跟中国合作获得什么?

不难看出,刘卫东虽然没有建议中国站到俄罗斯的对立面,但是对于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还是持保留态度。早在刘卫东之前,其他一些中国学者也在重新思考和评估中俄关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世平是在这些学者中持比较温和态度的一位。他认为,“维持良好的中俄关系对中国还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关系必须是有底线的。”他认为中国必须坚决避免战略透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绝对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甚至进行适当的战略收缩,特别是避免过度卷入那些前景非常不明朗甚至非常危险的地区和国家事务。虽然唐在文章中以阿富汗为例,但是当前的乌克兰同样符合他所给出的“前景非常不明朗甚至非常危险”这一标准。可以推测,唐虽然仍将俄罗斯视作中国的重要伙伴,但是反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给予俄罗斯实质性支持。

与以上两位学者不同,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胡伟对于中俄关系的态度十分强硬。如果说刘卫东和唐世平的主张并没有背离北京现有的政策,那么胡的建议可以说会彻底改变中俄关系的现状,因此也在中国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他在对俄乌战争走向以及战争对未来国际格局影响的预测的基础上,建议中国领导层放弃在俄乌之间保持中立立场,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边,尽快与普京切割,避免受到其连累。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胡伟再次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发表的,保持中立立场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不会对于解决俄乌战争带来实质影响,却会对中国自身如何在未来的国际社会立足产生重要后果。

“北京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特约研究员苏小玲对于中俄关系的态度也十分强硬。不同于以上三位学者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讨论中俄关系,苏小玲是从道义和情感的角度指出俄罗斯的行为是对国家主权的肆意侵犯,是在威胁和破坏人类的自由与和平。他认为中国应当在结束俄乌战争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要想做到这点,中国必须放弃含糊其辞的表态,基于基本的是非判断与道义责任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否则中国就难以扮演一种公平的角色,给出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公正方案。苏小玲是中国学者中第一个对中国的政策表示异议的学者。

除了苏小玲之外,虽然其他三位学者对待中俄关系的态度有所不同,但是都无一例外地将中俄关系与中美竞争联系了起来,将中俄关系视作可以用于服务中美竞争的工具。唐世平认为“在目前的俄乌战争中,美国是唯一的受益者,中国需要和其他国家一起,约束美国的战争机器。”而“约束美国的战争机器”便是他觉得中俄合作依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这与他维持良好的中俄关系对中国依然必要的判断相一致。而刘卫东则从美国的角度出发,认为推动中俄关系过度走近,甚至结盟,是美国用来消耗中国的一种手段。与唐、刘二人对美国的消极态度不同,胡伟主张中国应该通过彻底抛弃俄罗斯来在西方世界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以此为契机努力缓和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尝试改变美国对中国敌视的态度,摆脱孤立的局面。

当前中俄关系的走向深受俄乌战争、中美竞争、俄罗斯内政走向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始料不及的,比如发生在这个周末的瓦格纳兵变,中俄在2022年2月结成的所谓“上不封顶”的伙伴关系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我们相信中国的领导人也会高瞻远瞩并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保证中国人民的安居乐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Latest from Blog

中美学术交流不应中断

学术合作能够产生广泛地外交和地缘政治影响,能够在日益复杂的全球背景下继续发挥稳定大国关系的重要作用。

乔桥:胡锡进跟纽时记者的饭局很重要

胡锡进说,关于台湾的事我们聊了很多。我表达的看法是,美台不要逼大陆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一旦走到战争那一步,我相信解放军能够一举拿下台湾岛,而且我不相信美军届时敢于直接军事干预。当然,军事行动之外,将出现极其复杂的局面,届时整个国际关系都将面临严峻考验。大陆希望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美台不要把台海局势朝战争的方向逼。

风鸣:国会要弹劾拜登总统的前因与后果

弹劾调查炒冷饭,程序复杂而漫长,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各种招术都试过,大概率没戏。那就死拖,拖到大选,搞死搞垮拜登,搞不死搞不垮也搞臭。还有,拜登父子情深,往死里整儿子,让老子分心。

美国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也无需再尝试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制裁策略既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又未能在任何重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跟随这一策略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即使制裁已被证明无法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的内政将迫使决策者们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不是更务实的立场。美国政府的手被束缚住了。因此,现在是美国对其外交政策重新进行重大评估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