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会遏制印度崛起吗?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饱和以及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中国经济面临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的转移,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变化与发展的焦点。那么,谁将是下一个中国呢?这种变化如果持续下去,又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呢?

随着全球化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转移,世界先是见证了日本的崛起,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的辉煌。而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奇迹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不仅是下一个超级日本,而且是一条巨龙。显而易见,中国崛起及其世界影响力的基础在于经济全球化。一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中国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由此在不经意间顺势而起。二是中国不仅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顺势而为,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那么,中国之后,全球化的下一站又将是谁呢?越南会是下一个中国吗?或者说越南会是新一代的世界工厂吗?这是目前人们在谈论的一个时髦话题。显然从体量上来看,越南不足以成为下一个中国,或者成为下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同时也不足以成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但是,越南成为亚洲新“四小龙”之首则绰绰有余。与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与悲观相对照,越南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起飞显然是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再加上缅甸、柬埔寨、老挝的廉价劳动力,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成本优势,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成熟制造商,交织成一张庞大完整的制造业大网,正在推动东盟成为亚洲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第三个增长极。

相比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印度无疑最具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而且将是一头巨象。随着人口迈过14亿大关,印度有望在2023年内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将是自1950年代联合国开始跟踪全球人口数据以来的首次“人口冠军”换位。另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22年印度GDP已超过其前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预计,2023年印度经济将以7.2%的惊人速度增长,这一增速在亚太地区46个国家中名列第一。显然,由中美竞争加剧以及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是近年来的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受印国内巨大潜在市场的吸引,苹果公司已开始在印组装最新的iPhone 14,并试图将中国和其他地区的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即富士康(Foxconn),已经开始与印度自然资源集团韦丹塔(Vedanta)合作在印制造半导体。在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2022财年调查之中,印度在日本企业海外扩张可能目的地名单中名列首位,这是印三年来首次夺回该榜单桂冠。印度的GDP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德国,在2027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莫迪承诺,到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之时,印度将成为发达国家。

那么,随着地缘经济的这一变化,特别是印度的崛起,又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呢?令人感兴趣的是,到时美国是否会选择联中抗印呢?就如同目前美国选择联印抗中一样。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挑起中印矛盾与冲突,让中印相互争斗,相互牵制,相互消耗,这样就既能够遏制中国,又能够打乱印度的崛起进程,由此一举两得。对此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曾经分析到:干预还是孤立是从美国地理位置衍生出来的关于更高层次战略原则的讨论,它是美国外交政策最古老的问题。正是干预与孤立的相互交替使美国外交政策似乎进入一系列长周期,其中单调地重复着孤立,联盟,战争。然后换同伴,孤立,联盟,战争,如此循环往复。放弃之前的盟友是因为它现在变强了,支持之前的敌人是因为它现在变弱了。因此,在这样令美国满意的平衡状态下,它会回归辉煌的孤立状态。但是,平衡会逐渐打破,新一轮周期又将开始。一个分裂但平衡的欧亚大陆是美国霸权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既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也是一个地缘经济框架。在历史上,大英帝国就是如此,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历经了三百年。而美国如同英国一样,也想以最小代价达到自己的目标,尽管规模不同,单位更大,距离也更远。那么,由此往复,美国就能够领导世界100年,或者更长呢?

Latest from Blog

风鸣:国会要弹劾拜登总统的前因与后果

弹劾调查炒冷饭,程序复杂而漫长,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各种招术都试过,大概率没戏。那就死拖,拖到大选,搞死搞垮拜登,搞不死搞不垮也搞臭。还有,拜登父子情深,往死里整儿子,让老子分心。

美国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也无需再尝试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制裁策略既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又未能在任何重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跟随这一策略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即使制裁已被证明无法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的内政将迫使决策者们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不是更务实的立场。美国政府的手被束缚住了。因此,现在是美国对其外交政策重新进行重大评估的时候了。

2024年美国大选中的第三党势力

民调显示,对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有47%的人表示他们会考虑投票给第三党候选人。如果将支持第三党的人群分类,那么有64%的独立人士,38%的共和党人,以及35%的民主党人考虑给第三党候选人投票。由此可见,在2024年,第三党对于选情的影响之大可能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次大选。

还有10天卡特总统就99岁了 请送去你的祝福

还有10天美国第39届总统吉米·卡特就99岁了。卡特总统的生日是10月1日,刚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卡特总统常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跟我一起庆生,这是莫大的荣幸。

迈克尔·贝克利: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将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

遏制政策不一定会导致暴力冲突。竞争可以促使美国和中国参与技术竞赛,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并创造新的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这也可能意味着两国通过和平手段,如经济援助,来拉拢相同利益的集体,扩大各自的地缘影响力。这种竞争比占据现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 “大国竞争”更具良性。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的“一体化”的梦想在当下可能有些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排除两个竞争国家之间存在和平但紧张关系的可能性。在这种竞争中,遏制中国将涉及严重的风险和成本,但这是避免更加破坏性的冲突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