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新开放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又怎么了(二十二)

1月13日,Kate Bartlett在VOA上发表题为“中国重新开放推动非洲国家贸易复苏”(“As China Reopens, African Countries Gear Up for Business”)的文章。文章称,在新冠清零政策三年后,中国重新开放大门并允许国际旅客入境,此举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文章指出,中国重开边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确保非洲企业亲自采购,避免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此外,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对非洲五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称中国计划与非洲加强贸易联系、学术交流、投资旅游。

1月16日,Ewa Manthey在ING Think上发表题为“中国重新开放提振铜产业前景”(“China reopening boosts copper outlook”)的文章。文章指出,最近几周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了人们对经济正在企稳的信心,包括改善铜在内的工业金属的前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最近对官方媒体表示,随着北京加大对家庭和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将很快恢复“正常”增长。文章称,中国计划允许部分房地产公司通过放宽借款上限和推迟实现债务目标的宽限期来增加杠杆率。此举意味着政府将放宽导致历史性房地产低迷、打击工业金属需求的“三条红线”政策。同时,中国新冠清零政策放开将使中国对铜的需求复苏,并进一步推高铜价。

1月17日,Will Horner在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上发表题为“OPEC对中国重新开放持谨慎态度”(“OPEC Remains Cautious on China Despite Reopening Hopes”)的文章。文章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认为中国的重新开放将成为石油需求反弹的关键因素,并在经历了数月低迷后推高今年的油价。同时,与许多石油分析师和投资者对中国石油市场的乐观预测不同,OPEC对中国的石油需求和经济增长仍持谨慎态度。其在报告中指出了围绕中国重新开放的风险:随着重新开放,新冠病例数量急剧增加,这可能会抑制石油需求或迫使中国决策者再次收紧新冠政策。

1月18日,Enda Curran在Bloomberg上发表题为“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全球经济”(“China’s Reopening Is the Boost the Flagging World Economy Needs”)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放开新冠清零政策将重新释放对商品和旅游的需求。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增长近5%,高于去年3%的增长率。但同时,新冠病毒的传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人口萎缩亦将影响中国经济复苏。

1月19日,Silvia Amaro在CNBC上发表题为“中国重新开放利好经济——但或致通货膨胀”(“China’s reopening ‘good news’ for growth-but could be inflationary, economists warn at Davos”)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重新开放被视作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这一举措可能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但在本周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商界领袖和政策制定者亦对其潜在的通胀影响表示担忧。例如,有专家提到,中国对商品需求的回升将对商品价格造成更大压力,这一压力或将导致通过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1月19日,Oscar Holland在CNN上发表题为“中国顾客回归 奢侈品牌‘押注’兔年”(“Luxury brands bet on the power of the rabbit-and the return of Chinese shoppers”)的文章。文章指出,随着中国清零政策放开,奢侈品牌期待在中国农历新年恢复繁荣。文章称,2022年一系列的封锁措施使得消费者信心处于历史最低点,奢侈品牌经营在中国充满挑战。但是兔年的到来预示着全新开始,中国消费者预计在开放后在旅游、餐饮、购物上投入支出,例如春节假期的旅行预订量比去年增长了540%。文章称,旅行花销可能会占据消费者在海外购买奢侈品的预算,因为其“不得不在旅行和购物之间做出权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缩水,因为其商店体验和服务水平上都有显著改善。疫情并未削减奢侈品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热情,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这些投资将在经营理念和与客户互动方式有所体现。

1月23日,Stephen Bartholomeusz在Sydney Morning Herald发表题为“中国重新开放将如何撼动全球经济”(“How China’s reopening will shake up the global economy”)的文章。文章称,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在过去三年抑制了其经济活动,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持续性中断。文章指出,中国重新开放后出现的大规模旅行将在未来两周使其卫生系统和经济面临考验,尽管如此,中国放弃清零政策的决定将是不可逆转的。此后,封锁期间累积和被压抑的消费者需求将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驱动下使其经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文章认为,中国重新开放能够为全球经济特别是资源密集型经济体带来积极影响,但亦对欧洲等发达经济体造成威胁,这些威胁包括俄乌战争中的能源危机、发达经济体的通胀趋势、金融危机。

【小结】对于中国重新开放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美国及其盟国媒体将报道聚焦在中国和全球经济上。报道涉及到经济活动的诸多方面,包括商贸、购物、旅游、能源、交通等。报道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方面,媒体对中国重新开放后的前景表现出乐观态度。评论者认为中国反复的疫情封锁打击了家庭和企业,致使其经济活动受限,而取消抗议限制将驱动民众再次自由活动,并推动贸易往来。支持的证据包括中国大型旅游集团上国际旅行搜索量的大幅跃升、航空公司的运力恢复、中国公民积累的价值约2万亿美元的超额储蓄等。这些恢复的经济活动和储蓄都将为全球市场提供积极动力。但同时有报道对这一乐观预测提出异见,如以《华尔街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亦指出,中国的重新开放将加剧全球抗通胀难度。支持的证据包括对供应的负面影响和需求冲击。评论者认为中国消费者复苏的购买力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如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不利于发达国家抑制通胀。总体而言,虽然媒体对于中国重新开放的前景和其对世界影响作出了不同预测,但其均认为这是2023年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将对全球市场形势造成影响。

Latest from Blog

风鸣:国会要弹劾拜登总统的前因与后果

弹劾调查炒冷饭,程序复杂而漫长,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各种招术都试过,大概率没戏。那就死拖,拖到大选,搞死搞垮拜登,搞不死搞不垮也搞臭。还有,拜登父子情深,往死里整儿子,让老子分心。

美国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也无需再尝试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制裁策略既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又未能在任何重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跟随这一策略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即使制裁已被证明无法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的内政将迫使决策者们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不是更务实的立场。美国政府的手被束缚住了。因此,现在是美国对其外交政策重新进行重大评估的时候了。

2024年美国大选中的第三党势力

民调显示,对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有47%的人表示他们会考虑投票给第三党候选人。如果将支持第三党的人群分类,那么有64%的独立人士,38%的共和党人,以及35%的民主党人考虑给第三党候选人投票。由此可见,在2024年,第三党对于选情的影响之大可能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次大选。

还有10天卡特总统就99岁了 请送去你的祝福

还有10天美国第39届总统吉米·卡特就99岁了。卡特总统的生日是10月1日,刚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卡特总统常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跟我一起庆生,这是莫大的荣幸。

迈克尔·贝克利: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将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

遏制政策不一定会导致暴力冲突。竞争可以促使美国和中国参与技术竞赛,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并创造新的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这也可能意味着两国通过和平手段,如经济援助,来拉拢相同利益的集体,扩大各自的地缘影响力。这种竞争比占据现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 “大国竞争”更具良性。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的“一体化”的梦想在当下可能有些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排除两个竞争国家之间存在和平但紧张关系的可能性。在这种竞争中,遏制中国将涉及严重的风险和成本,但这是避免更加破坏性的冲突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