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仁遇害四十年祭:对反亚裔暴力的反思

1982年6月23日,在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麦迪逊高地,一名年仅27岁的华裔美国人陈果仁(Vincent Chin)不幸因伤势过重身亡。四天前,他和朋友在当地一家酒吧参加单身派对时,两名白人男子罗纳德·艾本斯(Ronald Ebens)和他的继子迈克尔·尼茨(Michael Nitz)上前搭讪。他们误将陈果仁当成了日本人,并将自己失去工作归罪于日本汽车大量进入美国市场。为了发泄怨气,两人手持棒球棍猛烈击打27岁的陈果仁,将其头部当场打裂。

那么,这种邪恶的、暴力的怨恨究竟从何而来?这就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作为汽车工业的一个主要城市,底特律在20世纪上半叶长期在该行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汽车工业产量曾一度占到美国的80%, 全球的25%。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对美国汽车工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美国汽车厂被油价的突然上涨弄得措手不及,而市场又迫切需要省油和便宜的车型,因此日本汽车成功地打入了美国汽车市场。这让曾经辉煌的底特律汽车工业走入低谷,大批工人失业,治安下降,刑事案件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到了20世纪80年代,失业率达到了二战以后的最高水平,通货膨胀率长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由于日本汽车抢占市场,大批失业的美国汽车工人将仇恨上升到了日裔美国人,甚至所有亚裔美国人身上,进口汽车被当做外国商业侵蚀的象征,遭人憎恨。许多照片和视频都记录下了美国工人走上街头暴力破坏日本汽车。

事件发生后,两名警察逮捕了埃本斯和尼兹;尽管如此,作为认罪协议的一部分,二级谋杀的指控被改为过失杀人。他们对杀害陈果仁这一事实供认不讳,却否认自己有种族动机。最终,在考夫曼法官极具偏袒的审判下,他们只获得了三年的缓刑和3000美元的罚款——也就是说,只要交齐罚款,他们可以完全免于牢狱之灾。这种不公平的审判是亚裔美国人长期以来所经历的种族歧视的缩影。早在19世纪,远渡重洋的华工便受尽了欺辱。到了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专门针对华人的法案——《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限制华人移民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权利。这一法案直到1943年,才被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中国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抗争为由被撤销。尽管排华法案已经被废除,陈果仁被害案的判决意味着华裔在美国的地位仍然难以与白人达到真正的平等。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促使亚裔美国人社区呼吁制定更严格的联邦法律来打击仇恨犯罪,标志着亚裔美国人民权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铭记陈果仁 “成为一个集结号;第一次,各种背景的亚裔在美国各城市愤怒地进行抗议。因此,陈果仁事件对于推动亚裔民权运动的影响是极度深远的。

虽然陈果仁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但该案件仍然值得引发关注与思考。疫情肆虐的世界,仇恨犯罪再一次出现激增。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发生了众多的对抗。冲突从贸易开始,蔓延到许多领域,如技术、军事、教育和媒体。后来,事态发展到双方都对对方的官员实施制裁,并关闭对方的领事馆。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来自各行各业的美籍华人以深刻的方式亲身感受到这些冲突的影响。“虽然在汽车行业危机时期的情况已经很糟,但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发生针对亚裔的大规模袭击事件,”底特律本地人、日裔律师詹姆斯·下浦(James W. Shimoura)表示,他在上世纪80年代自愿参加了陈果仁案的工作。“现在形势更糟了。绝对比40年前还要糟糕。”2021年3月16日,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一家按摩院的枪击案造成8人死亡,其中6名是亚裔女性。这一事件震惊了美国的亚裔社区,触发了美国最近的“停止仇恨亚裔”(Stop Asian Hate) 运动。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社会遭到重创,数十万人染病死亡,数百万人失业。去年大选临近时,前总统特朗普反复使用“功夫流感”和“中国病毒”,渲染民众的恐华情绪。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许多华裔、甚至同样拥有黄皮肤的亚裔成为受攻击目标,遭到口头辱骂或身体袭击,有些甚至造成死亡。尽管许多人仍刻意回避亚裔美国人受到压迫,处于被动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亚裔美国人群体想要真正争取平等的权利,便需要更多像陈果仁案中那样积极抗争的人。

“为陈果仁伸张正义”活动传单,Renee Tajima-Pena捐赠,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馆藏

Latest from Blog

风鸣:国会要弹劾拜登总统的前因与后果

弹劾调查炒冷饭,程序复杂而漫长,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各种招术都试过,大概率没戏。那就死拖,拖到大选,搞死搞垮拜登,搞不死搞不垮也搞臭。还有,拜登父子情深,往死里整儿子,让老子分心。

美国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也无需再尝试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以来采取的制裁策略既未能阻止中国的技术发展,又未能在任何重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行为,而且大多数国家都不认为跟随这一策略符合他们的利益。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即使制裁已被证明无法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美国的内政将迫使决策者们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态度,而不是更务实的立场。美国政府的手被束缚住了。因此,现在是美国对其外交政策重新进行重大评估的时候了。

2024年美国大选中的第三党势力

民调显示,对于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有47%的人表示他们会考虑投票给第三党候选人。如果将支持第三党的人群分类,那么有64%的独立人士,38%的共和党人,以及35%的民主党人考虑给第三党候选人投票。由此可见,在2024年,第三党对于选情的影响之大可能会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次大选。

还有10天卡特总统就99岁了 请送去你的祝福

还有10天美国第39届总统吉米·卡特就99岁了。卡特总统的生日是10月1日,刚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卡特总统常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跟我一起庆生,这是莫大的荣幸。

迈克尔·贝克利: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将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

遏制政策不一定会导致暴力冲突。竞争可以促使美国和中国参与技术竞赛,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并创造新的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这也可能意味着两国通过和平手段,如经济援助,来拉拢相同利益的集体,扩大各自的地缘影响力。这种竞争比占据现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 “大国竞争”更具良性。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的“一体化”的梦想在当下可能有些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排除两个竞争国家之间存在和平但紧张关系的可能性。在这种竞争中,遏制中国将涉及严重的风险和成本,但这是避免更加破坏性的冲突的最佳方式。